①前三季度業績大幅下滑,主要系特定渠道的團購業務收入大幅減少,以及線上電商的部分業務銷售收入減少所致; ②近年來,來伊份“頻頻跨界”,卻一直難成氣候。
財聯社10月27日訊(記者 胡劼)10月26日晚間,來伊份發布三季度業績公告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0.02億元,同比下降7.61%;凈利潤454.28萬元,同比下降93.57%。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8.92億元,同比下降4.79%;凈利潤-4983.80萬元,同比下跌25.19%。
對于前三季度業績的大幅下滑,來伊份在三季報中表示,主要系特定渠道的團購業務收入大幅減少,以及線上電商的部分業務銷售收入減少所致。
對此,鯨平臺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來伊份董秘,對方表示特定渠道團購業務收入主要來自2022年上半年疫情期間的保供項目,而隨著疫情的全面放開,2023年上半年公司就沒有這筆保供收入了,進而影響到整體的收入水平。對方還提到,由于休閑零食行業本身的消費特性,第二、三季度往往是淡季,業績要差一些,而春節備貨階段對當期業績帶動較大,第一、四季度一般會迎來旺季。
直營轉加盟,降本幾何?
橫向對比來看,來伊份的盈利能力掉隊明顯。今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實現凈利潤1.70億元,同比增長81.42%。鹽津鋪子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盈利約3.91億元至4.01億元,同比增長約78.70%至83.28%。10月27日晚,良品鋪子披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91億元,同比下滑33.43%。
為了改善業績下滑的現狀,來伊份董秘表示“現在我們在推進加盟業務,有部分直營門店陸續轉成加盟門店。運營直營店的成本比較高,公司需要負擔門店租金費用、美食顧問的工資等等。如果轉為加盟門店的話,這部分費用負擔將轉移給加盟商?!?/p>
公開資料顯示,來伊份2002年創立于上海,專注休閑零食賽道,2015年10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休閑零食行業頭部品牌。截止2023年上半年,全國門店總數達3663家,其中直營門店2084家,加盟門店1579家,同比增加80家,加盟門店數占比超40%。
頻頻跨界,屢屢受挫
近年來,來伊份“頻頻跨界”,高調開拓新業務,可惜的是,一直難成氣候。
2020年6月,來伊份入局白酒市場,推出“醉愛”系列醬香型白酒,但市場效果并不理想。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醉愛”所屬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867.1萬元、561.3萬元,在總營收占比中微乎其微。從天貓旗艦店的銷量數據來看,目前醉愛6號酒的銷量是98瓶,而原價599元的500ml貴州醉愛紅醬香酒,銷售量僅為0瓶。
值得一提的是,來伊份推出的醉愛系列酒主要是貼牌酒。來伊份曾公開表示公司未擁有白酒生產工廠,主要經營模式為委托生產后由公司進行銷售,銷售規模存在不穩定性。
跨界的野心不止醬香型白酒。2022年6月,來伊份開始攻入氣泡水賽道,推出首款氣泡水產品“湃湃檸”,主打“0糖0脂0卡”概念。但是,目前天貓旗艦店的銷量還比較低,大約在500份左右。
屢屢受挫的來伊份還不“死心”。今年7月份,來伊份宣布旗下咖啡品牌“來伊份咖啡”升級為“來咖 Laicup Coffee”,主推包括拿鐵、美式、生椰拿鐵等在內的新鮮現磨咖啡以及凍干咖啡粉、咖啡液等周邊產品。銷售價位定在10-20元區間,同時還提供29分鐘送達等服務。此次跨界進入咖啡行業,被其高管解釋為“從預包裝往現制現售方向轉型”。據悉,目前來咖品牌以店中店的形式開在來伊份的門店中,未來有計劃將來咖品牌從來伊份門店中獨立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來咖主要登陸上海、江蘇、浙江區域,覆蓋400余家門店,而這些區域的咖啡品牌本就異常擁擠。
華經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江蘇和浙江的連鎖咖啡品牌合計高達338個,其中,又以上海的市場競爭最為激烈?!?023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上海擁有8530家咖啡,比去年增加673家,位列全球第一,遠超紐約、倫敦、東京等城市。這一次,面對日益擁擠的咖啡賽道,來伊份的跨界布局能有多大成效?還有待后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