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司爾特業績遭遇滑鐵盧,上半年營收同比降四成,凈利潤同比降七成,現金流也同比由正轉負。 ②當晚,司爾特公告還披露,擬投資45億元建設磷氟新材料礦化一體化產業園項目。
財聯社8月21日訊(記者 趙子祥)自去年上半年創下上市后最佳業績表現后,僅僅時隔一年,司爾特(002538.SZ)就遭遇了滑鐵盧:上半年營收同比降四成,凈利潤同比降七成,現金流也同比由正轉負。
業績變臉如此之快,與市場環境的快速惡化有一定關系。司爾特中報表示,上半年國內三大主要原料價格同步下滑,行情低迷,市場信心不足,行業同等規模企業承壓于資金、庫存、運輸等各方面風險,疊加經銷商備貨積極性下降、農戶在非施肥季節采購積極性不足等影響,產品銷量、價格及盈利水平受到影響。
不過與此同時,司爾特擴張步伐依然不改。當晚,司爾特還公告披露,擬投資45億元建設磷氟新材料礦化一體化產業園項目。
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磷礦石為磷肥上游資源,未來隨著磷肥需求穩步提升,加之磷礦石供應有限,行業內具備“磷礦石-磷肥”一體化布局的企業預計將受益。
上半年業績同比大跌
資料顯示,司爾特目前是安徽省最大的高濃度磷復肥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
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18億元,同比降42.57%;實現凈利潤1.46億元,同比下降70.21%;扣非凈利潤1.36億元,同比下降71.19%;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從去年同期的4.16億元,降至-1.94億元,同比減少了-146.50%。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化肥原料是公司業務絕對核心,上半年實現營收15.85億元,占營收比重為92.26%,此外,礦資源服務貢獻收入1.25億元,占比7.28%。
對于營收大幅縮水,公司稱主要原因系磷復肥銷售量和銷售單價下降導致。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復合肥價格行情呈現先窄幅震蕩后持續下跌態勢,累計調整幅度超700元/噸,部分規格配比價格已跌至2021年同期水平。
而對于現金流的“告負”,公司表示,主要是因為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下降幅度大于購買商品支付的現金下降幅度所致。
即將上馬45億新項目
雖然現金流情況是近三年最差,業績相比去年也大幅惡化,但司爾特擴張步調并未受到影響。
今日晚間,司爾特公告披露,擬在貴州省開陽縣投資建設磷氟新材料礦化一體化產業園項目,總規劃投資約45億元,建設內容包括300萬噸/年永溫綠色礦山建設和明泥灣礦建設、30萬噸/年濕法磷酸(P2O5)以及20萬噸/年新型高效肥等多個項目。
公司表示,預計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45億元,稅收約7.5億元。
具體細節方面,項目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約17.3億元,包括15萬噸/年濕法磷酸(P2O5)、10萬噸/年凈化磷酸、1萬噸/年氟鹽及配套工程、明泥灣礦建設(包含選礦)。公司稱,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約15億元(化工部分約11億元、明泥灣礦約4億元),實現稅收約2.1億元。
一期項目建成達產后,公司還將適時啟動項目的二期建設。
至于資金來源,公司稱,本次投資資金將通過自有資金方式、申請產業基金以及綠色貸款等多種方式獲得。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在風險提示中表示,明泥灣礦深部礦區采礦證能否取得及深部礦區資源儲量具有不確定性,明泥灣永溫中間地帶是否能取得(采礦證)具備不確定性。
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劃定礦區范圍政策和管理是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比較關鍵的一環。通常來說,資源主管部門與礦山安全主管部門關于劃定礦區范圍和建設項目安全設施設計所依據的勘查報告級別要求不同,礦山安全主管部門要求更高,在實踐操作中或將給采礦權人帶來審批難等問題。
(編輯 曹婧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