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16家公募、券商、券商資管將攜10億真金白銀入市,兩家已經買入; ②市場估值、情緒、投資者行為等已經呈現底部特征; ③機構過往自購戰績不俗,上一波自購半年內股指漲9%。
財聯社8月21日訊(記者 閆軍)唱多且做多!8月21日,基金、券商及券商資管密集出手自購,截至記者發稿,已有16家機構自購合計金額達10億元,這些資金最早已于今日入市。
具體來看,上述16家宣布自購的機構中,公募基金為絕對的主力,有13家基金公司宣布將于近日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包括華夏基金、匯添富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中歐基金、興證全球、招商基金、鵬華基金、華商基金、工銀瑞信等,各家公告擬自購金額均不低于5000萬元,其中華商基金擬自購金額最高,不低于8000萬元。
券商及券商資管方面,國泰君安資管出手大氣,擬運用合計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中信證券擬運用自有資金合計1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和混合類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剛剛取得公募牌照的招商資管擬2000萬元自購旗下參公運作集合計劃。
10億馳援資金在路上,兩家公募當日火速入市
8月21日上午開盤,華夏基金率先拉開了本輪自購潮的序幕。公司稱,將于近期運用固有資金5000萬元投資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
隨后,匯添富基金、匯添富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中歐基金、興證全球、招商基金、鵬華等公募密集出手,掀起了頭部基金公司自購的小高潮。各家基金公司旗幟鮮明地表示,自購資金將用于投資權益類基金,有基金公司明確指出,資金將投資于股票型、偏股型基金,這就意味著未來這些資金是要借權益類基金進入A股市場的,呵護市場的意圖不言而喻。
頭部基金公司默契地保持了5000萬元自購的隊形到了下午被華商基金打破,華商基金公告稱,華商基金將于近日運用固有資金合計8000萬元投資旗下股票型、混合型公募基金。將自購金額提升至8000萬元。此外,工銀瑞信基金下午也宣布自購5000萬元自家權益基金。
不只公募,頭部券商資管和券商也出手了。中信證券率先開啟券商系的自購,擬運用自有資金合計1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和混合類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同樣是輸血股市,國泰君安資管豪邁出手了,擬運用合計2億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公募基金,招商資管2000萬元跟進。
值得關注的是,在馳援市場節奏上,多數機構采用了“近日”的說法,易方達基金和南方基金打了明牌,當天直接“梭哈”了!兩家基金公司分別公告稱,“將于今日運用固有資金5000 萬元投資旗下權益類基金?!蹦戏交疬€表示,并承諾至少持有1年以上。
此外,承諾持有期不低于一年的還有富國基金。
截至發稿,財聯社記者統計顯示,合計16家基金、券商及券商資管宣布自購旗下權益類產品,合計金額達10億元,隨著資金陸續入市,真金白銀表明對市場未來看好的態度。
明確看好市場底與政策共振
對于自購的理由,基金公司的理由非常簡明扼要,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有信心,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本著與廣大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原則進行自購。
嘉實基金表示,從中長期維度看,A股正處于歷史低位,蘊藏著豐富的投資機會。在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下,使得中國資本市場匯聚了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優質企業與資產,這些企業、資產不論是隱含的經濟增長預期還是估值都處于歷史比較極端的位置,隨著經濟的持續復蘇有機會看到更多產業級別的投資機會。
數據也有依據論證,當下,A股整體PE 為17.0倍,處于歷史30%分位;中證500指數PE為22.5倍,處于歷史14%分位;創業板指數PE為30.6倍,處于歷史3%分位,A股已處于中長期價值配置區間。
除了市場底之外,對于政策的期待也是公募基金開啟做多的原因。7月底,政治局會議“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要求定調了下半年經濟金融政策的目標,隨后,監管部門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協同發力,促進資本市場展現新面貌、激發新活力。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表示,政治局會議已開啟新一輪穩增長政策周期,更加明確了當前的政策方向,有助于扭轉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隨著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積極落實,我們相信中國經濟能保持平穩健康發展。證監會一攬子政策措施的推出是證監會貫徹落實黨中央這一重要部署的關鍵舉措,將有助于提升資本市場流動性,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大力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全面提振投資者信心,穩定市場預期,提升資本市場的吸引力。
中歐基金方面也表示,作為資本市場重要參與主體,公募基金需要在當下關鍵時點,充分發揮長期積淀的深度研究驅動的基本面投資優勢,尤其是在全面注冊制下,做好具有高成長空間、高質量轉型升級產業和公司的價值發現。 為投資者布局、把握優質投資機會同時,更好地促進服務實體經濟和投資者回報之間的良性循環。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當前資本市場估值、情緒、投資者行為也呈現較多偏底部特征,結合宏觀基本面在政策逆周期調節后的自發波浪式修復,中期有望持續向好,當前市場已具備較好的中長期配置價值。
上一輪自購半年內滬指上漲近10%
在日前證監會“活躍資本市場”一攬子舉措中,加快投資端改革,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重點措施包括放寬指數基金注冊條件、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引導頭部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權益類基金發行比例、引導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自購旗下權益類基金力度等內容被重點提及。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輪自購也是監管政策落地的體現。另一方面,從過往歷史經驗來看,公募、券商及券商資管在低點馳援入市,是傳遞信心,與基民共擔風險的態度,更為重要的是,機構選擇入市的時機往往也是市場見底的特征之一。
8月21日收盤滬指跌破3100點,上一輪3100點保衛戰還要追溯到去年10月,3100點以下,公募等機構同樣率先斥資自購。去年10月17日、1日兩天,市場有15家基金公司及3家券商資管公告自購,累計金額達15.3億元。
上一波自購潮略領先于市場見底,到了去年滬指在11月1日觸底,隨后便開啟了一波長達半年的反彈,在公募、券商資管等機構宣布入市后約半年時間,截至今年5月9日,滬指漲幅達9.5%,滬深300同期漲幅4.38%,科創50也收獲了8.3%的漲幅,只有創業板在新能源帶動之下,表現較差,同期跌幅7.74%。
以真金白銀提振投資者信心,基金、券商也券商資管此輪近10億的自購潮能否推動市場反彈,還需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