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證監會發言人稱,研究對于破發或破凈的上市公司和行業,適當限制其融資活動,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 ②如果再融資受到限制,對目前急需補血的銀行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利空。 ③破凈公司如果不是好公司,投資者也會用腳投票;限制沒有必要,市場有選擇機制。
財聯社8月21日訊(記者 梁柯志)8月18日,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提到,下一步證監會將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吸引力,更好回報投資者。其中提到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突出扶優限劣,研究對于破發或破凈的上市公司和行業,適當限制其融資活動,要求其提出改善市值的方案。
一言既出,市場熱議。在破凈企業中,銀行股無疑是長期的老大難板塊。數據顯示,A股銀行板塊除寧波銀行等個別標的之外,42家銀行股中有41家銀行股均處于破凈的狀態。如果再融資受到限制,對目前急需補血的銀行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利空。
8月21日,北京某銀行研究部首席研究員對財聯社表示,銀行盡管破凈,但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銀行盡管破凈,但掙錢能力并不弱,股息率高,銀行應該屬于典型的中特估行業。某上市城商行相關人士亦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銀行特殊,估計會特例”。
在市場機構方面,對此更多是觀望的態度。8月21日,某頭部券商金融團隊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證監會發言人的說法還處于初始階段,未來政策即使落地對銀行的影響目前還不好說。預計落地的話,會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可能性大一些。
銀行正是缺錢之時
萬德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浙商銀行、郵儲銀行、無錫銀行等銀行進行過定向增發等融資操作,最大一筆是郵儲銀行450億的定向增發。
8月21日,上海某券商資深并購業務人士對財聯社表示,當前銀行融資渠道有限,資本金是一個問題。隨著經濟恢復,實際貸款規模擴大,銀行融資需求會增加,再融資的規模會同步增加。
8月18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簡稱“金融監管總局”)發布2023年二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商業銀行(法人口徑)累計實現凈利潤1.3萬億元,同比增長2.6%,但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4.5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2023年下半年投資策略認為,銀行還面臨地產和城投業務等信用風險,包括2022年末地產開發貸不良率3.79%,估算2022年融資平臺有息負債規模約63萬億-67萬億。
不過,隨著2023年下半年,銀行息差和不良新生成率開始企穩,預計上市銀行營收和利潤同比增速將恢復至4%~5%/5%~6%水平。
限制有無必要?
前述上海某券商資深并購業務人士對財聯社表示,破凈公司如果不是好公司,投資者也會用腳投票;限制沒有必要,市場有選擇機制;破凈公司老融資,本身也有問題,投資者也不會買賬。
其次,破凈不能融資作為一個臨時性措施是可以,但長期來說,在全面注冊制背景下,市場化行為應該占據主流,上市公司本身也不想破凈。
近日,民生銀行500億可轉債突然終止就是一個例子。民生銀行公告承認,綜合考慮資本市場環境,經審慎分析與論證后決定終止本次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事項,并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申請撤回申請文件。據早前披露,該次擬發行可轉債總額為不超過人民幣500億元。
廣發證券報告數據顯示,上周的銀行股估值方面,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中信三級行業)最新市盈率(TTM)分別為4.71X、4.66X、4.94X、5.20X,最新市凈率分別為0.55X、0.54X、0.65X、0.55X,最新相對市盈率(TTM)分別為1.00、0.99、1.05、1.10,最新相對市凈率分別為0.99、0.98、1.17、1.00。
不過,8月21日,中金報告認為,海外經驗有一定參考意義,如東京證券交易所在2023年3月底出臺了一項新規定,“對于PBR長期低于1倍以下的上市企業,要求其公布具體的改善計劃”。
具體而言,短期內通過回購股票、增加分紅等手段改善估值,長期希望企業可以通過提高自身的收益能力實現長期的估值改善,具體措施包括擴大對增長領域的投資、削減低收益業務等。
